联系地址:广州市荔湾区六二三路沙基东约26号(办公楼3楼)   电话:020-34160624   邮箱:gdtpa@163.com

栏目导航:首页 》  茶业资讯 》 习近平:中国茶文化传播的首席代表!
习近平:中国茶文化传播的首席代表!
发布日期:2014-09-15

天赐醉美有机茶源


    2013年3月23日,习主席在俄罗斯谈及“万里茶道”;

    2014年4月1日,习主席在比利时发表“茶酒论”;

    2014年7月16日,习主席在巴西激情论述“茶之友谊”。

    短短16月时间内,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已在世界瞩目的外交场合“三论中国茶”……

    茶叶,几乎是每一位国家领导人的共同爱好,而体现在大国外交上,与其他领导人普遍以中国土特农产品代表之国礼相赠的做法不同,习主席向世界传播更多的是文化:立足中华5000年精粹、纵览国茶与世界,他以很多专业茶人犹不及的高度和深度,向世人阐述着“茶——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最亮丽的符号之一!”

    小编不得不惊呼:“习近平:中国茶文化传播的首席代表!”

    一、国茶曾是巴西梦,中巴友谊恰似茶

    2014年7月14日,习近平抵达巴西,开启拉美四国国事访问。

    虽然,作为资深“足球迷”,习主席遗憾地错过了现场观战“世界杯决赛”,但他没有忘记中国茶。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国会发表《弘扬传统友好共谱合作新篇》的演讲: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用这句中国古诗来形容中巴关系再贴切不过了。中国和巴西远隔重洋,但浩瀚的太平洋没能阻止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进程。200年前,首批中国茶农就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巴西种茶授艺。在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上,巴西出产的茶叶赢得了广泛赞誉。中巴人民在漫长岁月中结下的真挚情谊,恰似中国茶农的辛勤劳作一样,种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喜悦,品味的是友情。”

短短一段话,习主席便道出了“中巴两国茶以交友并结下真挚情谊的故事”,正是早在19世纪葡萄牙王室为解决巴西财政困难,引进中国茶农到巴西种茶,以期实现“巴西梦”的一段历史。

    1812~1819年间,一批中国内地茶农被葡萄牙殖民者招募经澳门遣往巴西里约热内卢。来到巴西的中国茶农“不是那些因生活贫困而背井离乡流落到爪哇及邻近岛屿像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加利西亚人那样找工作的沿海居民,而是来自中国内地种茶经验丰富”的人。至今矗立在里约热内卢巴西蒂茹卡国家森林公园的著名的中国亭,是19世纪初中国侨民先驱者在巴西生活和劳动的象征。

    中国茶工把种茶与制茶技艺传授给了巴西人民,使巴西成为当时世界上除中国与日本外第三个种茶国,开创了在美洲大陆种茶的先例。在中国茶工指导下,巴西种茶业一度蓬勃发展,从里约热内卢市扩展到米纳斯吉拉斯、圣保罗、巴拉那和巴伊亚四省,中国茶树在巴西许多地方落地生根。巴西生产的茶叶不仅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甚至还打入国际市场。

    在1873年维也纳博览会上,巴西茶荣获第二名,仅位列中国之后,可见中巴两国茶文化同宗同源、一脉相承。中国茶农对在巴西试种茶成功与巴西种茶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中国劳工同时把中国茶文化与饮食文化传进了巴西,丰富了巴西人民的餐饮文化。

    中国与巴西,相距1.2万公里,超过24小时的飞机航程,分属南北半球的两个国度,遥不可及。可是因为茶,将两国紧紧地绑在一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望未来,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共同开创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共同谱写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壮丽诗篇,共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酒逢知己千杯少,品茶品味品人生

    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这是一场日程丰富的长达11天的“外交马拉松”,三大关键词备受外媒瞩目:“中欧关系”、“国际安全”和“文明交流”。

    在中欧文明交流这一重要领域,习主席除于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多次提到茶之外,更于最后一天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著名的“茶酒论”,在这里,他以茶比喻东方文明,提出中国“和而不同”的文化主张,用“和”诠释人类各种文明的兼容。

    “在弗拉芒语中,布鲁日就是‘桥’的意思。桥不仅方便了大家的生活,同时也是沟通、理解、友谊的象征。我这次欧洲之行,就是希望同欧洲朋友一道,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

“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和”,作为中国人文意识的集中体现,亦是中华茶文化的精髓与核心。在所有汉字中,很难找出一个比“和”更能突出中化茶文化灵魂、涵盖中华茶文化精神的文字了。其实,就茶本身而言,便是对“和”字最好的诠释。茶,集山川之灵气,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宝贵馈赠。当茶被制作成饮品广泛运用于民间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时,必然会寄托着民众的一定思想感情和美好追求,这些感情和追求与中华茶文化中“和”的思想都是相一致的。例如以茶敬客、以茶敦亲、以茶睦邻、以茶赠友等,其蕴含的思想都体现了“和”的深刻内涵。

    一个“和”字包含了真、善、美三种境界,它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准则,也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精神。随着社会发展,人的思想境界与道德水准也需要不断提升,而以“和”为灵魂的中华茶文化,恰好可以满足现代人类的精神需求与心态追求,符合当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大构想,也与习主席提出的人类各种文明兼容的理念不谋而合。

    “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和而不同,欧洲主张多元一体。”酒和茶代表的是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和而不同与多元一体则是不同文化衍生出不同的政治概念。对待不同的文明,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茶的兼收并蓄,正是中华文化所倡导的“海纳百川”精神的体现。


    三、中俄“万里茶道”,连通 “世纪动脉”

    2013年3月22日,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启程对俄罗斯、非洲三国进行国事访问。第二天,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演讲,作为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他在演讲中便特别提及始于17世纪的连通中俄两国的“万里茶道”,并把它与当今“世纪动脉”并列。  

    “坚定不移发展合作共赢的关系。中俄国情不同、条件各异,彼此密切合作、取长补短可以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不断深化。继17世纪的“万里茶道”之后,中俄油气管道成为联通两国新的“世纪动脉”。当前,我们两国正积极推动各自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不断创造出更多利益契合点和合作增长点。”

    习主席所说的“万里茶道”正是中国茶界普遍认定的“万里茶路”,也就是俄国人所称的“伟大的中俄茶叶之路”。它是继丝绸之路衰落后,东亚大陆上兴起的又一条国际商路,虽然其开辟时间比丝绸之路晚了一千多年,但是其经济意义以及巨大的商品负载量,是丝绸之路无法比拟的。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1689年9月7日),《尼布楚条约》由清政府全权使臣索额图和沙俄全权使臣戈洛文签订于尼布(今苏联涅尔琴斯克),确定了两国间的茶叶贸易。从此,一条古商道从中国福建武夷山起,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内蒙古向北延伸,穿越蒙古戈壁草原,抵达蒙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市,终点抵达莫斯科及圣彼得堡,全长13000里的“茶叶之路”就此诞生。

    雍正五年(1727年10月21日),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两国茶叶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期的300多年历史中,茶叶之路一直起着亚欧大陆之间的联通作用,亚欧两大洲的人民正是通过一件件商品的交换,使双方的文明一次次得到了沟通与交流。

茶之至简,

不过一叶遇见水;

茶之精深,

渊源传承五千年;

茶之博大,

业已征服七大洲。

茶之平凡,

解渴消暑大碗饮;

茶之高雅,

品茶品味品人生;

茶之伟大,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世界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

情人节、圣诞节、好莱坞、咖啡可乐与洋酒……

可以被接受,也请别忘记,

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粹……

大国崛起,

习茶正当时!


粤ICP备14069284号-1   
©2006-2019 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